当前位置: 主页 > 最新活动 >

一线教师谈没有职业教育的春天就没有教育的春

2017-06-14

                    

  相信这张图片大家都很熟悉,曾经乌蒙流浪者的一篇:我是老师,但我绝不相信教育,原因是......的文章附带这张图片被转遍了微信朋友圈,引起了教育界良知者们和众多社会人士的共鸣。

 

文中他写到:

 

  有些话,你不得不说,因为心中尚存良知;折腾,折腾,为什么要拿教育来折腾?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学校机关化、校长政客化、教师工具化;看看现在不同的版本,乱七八糟的教材,你只能叹息,教育改革究竟要用多少孩子的未来作为实验的代价?我不知道那些整天坐在房间里编纂教材的专家中是否有在第一线任教的老师,如果没有,他们又是否到教学第一线倾听过老师的意见。我们根本就没有实施真正素质教育的土壤,只要高考中考存在,分数就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应试教育的痕迹就永远不可能抹去。我们依然处在“分数决定未来”的阶段,因此任何对应试教育的否认和逃避都显得虚伪,素质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幌子,就如一块遮羞布严严实实遮住了目前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令人忧心的问题。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痛苦麻木表情,看到学生因成绩差而被教师训斥被家长责骂,看到堆积如山的考试卷练习卷,我想,我所见的是素质教育吗?我们推行的是实实在在的应试教育,为什么我们总是想掩盖这一点呢?我们究竟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我们为什么总想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我们派遣校长到美国去,到澳洲去,到发达国家去学习先进教育经验,我们的教室里有了多媒体,我们让课堂热闹起来,于是我们就开始大呼小叫地宣称我们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有思想,会动手,会创造的学生了,诺贝尔奖快到了,你相信吗?

 

  就在我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新闻媒体正在对深圳的高考成绩进行轰轰烈烈的报道。全省12个高考状元中有4个出自这座都市,全省538个成绩在800以上的考生有78个出自这座都市。这样的成绩足够辉煌,这反倒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了,看看眼前这群数量巨大的后进生,他们如何读高中考大学?前不久在《南方都市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2005年深圳市的高考录取率为92%,位列全省前茅。也许有人为这样的成绩卖力吆喝,但我不会相信这些数字游戏。《深圳晚报》刊登了另一则消息,广东省的考生只要总分达到300分就可以被大专院校录取。高考总分是900分,300分竟然也可以读大学,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每科平均分30多分就可以成为大学生,大学生的含金量究竟还有多少?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进行高考录取率统计,就算录取率达到100%,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并不能说明一座城市教育的辉煌,只能说是整个教育质量的下滑。在这座城市里,有超过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不能考取公办普通高中,高考的辉煌是建立在初中阶段高淘汰率的基础上的。其实,这座城市的高考状元,清华北大名校学生冠绝全省,是这座城市“尖子生”工程的胜利。在残酷血腥的高考搏杀中,一所学校成败荣辱往往是取决于这所学校是否有高考状元,是否有学生考取清华北大,这样的评价标准已经代替了以前的平均分和升学率,“尖子生”的成功掩盖了多少“差生”的泪水和教育中的问题呢?

 

  应试教育的确应当改革了,否则学校真的会成为孩子精神的坟墓。实行素质教育没有错,但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式绝对有问题。前不久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题为《瑞士的真正魅力》的文章,有这样一段话:“瑞士高度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瑞士教育最突出的,最有特点的就是他的职业教育了。九年义务教育即初中毕业后,学生开始分流,约70%的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也称徒工学校),瑞士人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尖子,还要培养职业尖子。正因为瑞士对教育的高标准要求,一个仅有700万人口的小国,不仅出了16个诺贝尔得主,而且孕育了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旅游,酒店,机床,钟表,电子等行业。在瑞士,徒工学校出来的人照样可以鹏程万里,瑞士最大的银行联合银行的大老板施图德尔就是徒工学校出身,据统计,在日内瓦,75%的老板均出自徒工学校看完这篇文章,给我很大感触,我不知道在瑞士是否存在“素质教育”的说法,但我相信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而且是最适合我们借鉴的教育模式。但我们始终把高等教育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高校盲目扩招,高等教育产业化已经让我们的大学生“含金量”大幅下降,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奇缺,这些现状都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均衡教育才是真正先进的教育,而我们的教育不是,小学教育根基不牢,高等教育脱离实际。宁愿读最差的大专院校,也不愿意读最好的职业学校,这样的观念流行其实就意味着素质教育的失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重温这些话语,我的心里已经没有丝毫激动。我喜欢教书,但我不相信教育,我的躯体在这个繁盛的都市里流浪,我的灵魂已经死去了。

 

  作为一名德国职业教育倡导者、德国安檬教育国内负责人的我在拜读了这篇文章后心情激动、热血澎湃,于是在网上搜索到了乌蒙老师的微博,想跟他沟通、交流并且想找他约搞,共同在中国提倡德国双元职业教育,让不适应中国应试教育被淘汰的学生去德国读举世闻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把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引进中国,共同为中国的教育体制向健康正确的方向改革贡献力量。

 

在微博留言了很多次,但是都没有得到答复,后来发现他更新了一篇新的文章《没有职业教育的春天就没有教育的春天》:

 

  中考冲刺开始了,年年如此。

  都希望梦想成真,但现实总是有些遗憾。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这座城市有近半的初中学生考不上公办高中,他们必须另寻出路,或就读私立高中,或就读职业学校。

  但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长期被忽略,被边缘,甚至沦为次等教育。每年,千军万马热衷于挤在中考高考的独木桥上,一些职业学校门庭冷落。

  很多东西容易改变,观念最难改变的。

  我曾经跟一位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家长交流,这个孩子学习基础很差,一直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甚至有沉溺于网络游戏的迹向。但这个孩子也有很多优点,比如热爱班集活动,在劳技教育课上做的泥塑作品十分生动形象,动手能力很强。临近毕业前,我跟学生家长建议他在初中毕业后给孩子找一所好一点的职校,让孩子去职校学习自己最擅长的技能,职校,亦可成就一生的精彩。

  没想到我话音未落,这位家长就大声说:“老师,我不让孩子去上职校,听说那里的学生成绩都很差,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宁愿多出钱也要让孩子上高中,考大学,要拿到文凭。”

  我很无语,也很无奈。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要孩子一定拿到文凭。即便是在现在这个观念不断更新的时候,文凭,依旧会被认为是找工作的敲门砖,家长们更是坚信这一点。但事实上,环顾四周,一纸文凭,真的越来越难找到心仪的工作了。不过换个角度,我也理解这位家长的担心和忧虑。现在职校不少,但真正口碑好的职校有几所?在哪里?不仅仅部分家长想法如此,绝大部分学生亦是如此,没有多少学生心甘情愿地选择就读职业学校,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职校似乎要低人一等。

  职业教育一直不受待见,当然不仅仅是观念的原因,其本身存在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反思。

  每到中考前夕,就会有很多职业学校送宣传册到学校来,目标对准成绩较差,考高中无望的学生。他们请我们班主任向学生推荐学校,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我一直对给孩子们推荐就读职校非常谨慎。身为老师,我和家长的担心和忧虑是一样的,好的职校在哪里?如果因为我的推荐让孩子进入了某所职校,但这所学校却没有给孩子良好的职业教育,岂不误了学生的前程。

  但了解每所学校的真实情况,却又非我们中学老师能力所及,这需要政府有钱部门对职校进行大力扶持的同时,对每所职校进行严格监督,对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宣传,对学生选择职校,选择职业进行正确指引。

  因此,面对职业教育的困境,除了职业技术学校本身要挺直腰杆,扎实办学外,政府部门要做的事情还更多。

  很多年前,我们就经常拿中国的职业教育和德国等国的职业教育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中国教育的弊端。曾经有一组数据: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只有1/3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工占到了60%,中级工36%,高级工仅为4%。(2006年数据)。而与此相反,德国的职业教育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政府的高投入和非常好的就业前景,职业技术教育倍受尊重。德国青年有70%选择了职业教育,30%选择普通高校。这组数据不知道是否完全准确,但德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的地位是勿容置疑的。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这些差距,但差距似乎并没有缩小。

对分数的过度追求,对文凭的过分崇拜,对职业教育的冷漠,简直就是教育的悲剧。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百鸟争鸣。

  但教育的春天还没有来。我们该真正重视职业教育了,没有职业教育的春天就没有教育的春天,职校应当迎来春天了,这也是很多孩子等待的春天,很多家庭等待的春天。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海淀清华东路16号艺海大厦12层
传真:anmengdg@163.com
电话:010-52902952
邮箱:anmengdg@163.com